“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抉择。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社会的宏图,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对“四个全面”必须全面把握、全面坚持,不可偏离和偏废。要统筹协调“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关联性、耦合性,注重统筹谋划、协同配合,做到同频共振、形成合力。还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统筹协调推进,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具体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1、“四个全面”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思想,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体系之中,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这是继承延续与发展的关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几代中国***人都在接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现在我们最为接近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处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冲刺阶段。
[2]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这个不变主题的继续和深化。当前我们既要推动没完成、留下来的改革任务,还要推动这些年新出现的领域和问题的改革。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上我们不断前行。
[4]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在各种考验和危险环境下的艰难课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意志、最有效的举措,来管好党、治好党。
如何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仪式讲话中谈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的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指出的: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认识新的提升,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总领,是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举措:即是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
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理论光辉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四个全面”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现阶段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出发,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机遇新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统一,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石。“四个全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包括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传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
3.系统理论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科学方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可以说是治国理论的大系统,其中包括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包括若干小系统。从系统理论方法进行研究,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大视野大格局大谋略,又可以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进行具体地深入细致地解析,以利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施和贯彻执行。
4.相互联系的“合力理论”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创新方法。“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包括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发展关键(全面从严治党)。四者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形成了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了一个“合力”,推动着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地前进。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理解“四个全面”,一定要具有战略思维、站在战略高度。
首先,必须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来理解。
从总依据看,“四个全面”正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来的。从总布局看,所谓五位一体,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实质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五位一体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中国现阶段的特征所决定的。“四个全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它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来的,是“总布局”的体现和具体化。
其次,必须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来理解。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分两步走,即“两个一百年”:在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两个一百年”看,“四个全面”应该是实现中国梦或者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个阶段目标的战略布局,因为“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后,必须立足于 “一体三翼”来理解。
目标与举措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后三个全面是为第一个全面服务的,是“一体三翼”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一体三翼”说明“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不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后三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后三个全面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每一个都不能离开另外两个。所以,对于每一个全面,我们都必须把它放到“四个全面”整体中来理解,放到与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中来理解。
同等重要的关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作是战略目标,这并不意味着它比其他三个全面重要,“四个全面”同等重要,每一个都不能看轻,每一个都具有战略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婉儿笑]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128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婉儿笑”
本文概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
文章不错《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意义》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