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英国第14所成为独立大学的传统国立大学。自大学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丰富的学校生活。那么赫尔大学有哪些专业及课程如何?以下是我整理的信息,如下;
赫尔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介绍 01赫尔大学拥有全球顶级的三大认证,这是全球商科院校的最高荣誉,据悉,目前为止英国只有阿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华威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杜伦大学、伦敦城市大学、雷丁大学、赫尔大学这九所大学的商学院获得该项殊荣。
赫尔大学的研究生专业设置有哪些?
工程学、地理与环境、语言学、法学、传媒文化和社会、生物医学、分子医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科硕士、工商管理、商贸硕士、网络设计和发展理科硕士、早期儿童教育、自动化控制、电子工程、嵌入式系统、医学工程、地理与环境、药学、国际商法法学硕士国际证券与策略、国际法与政治、社会工作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社会政策应用研究、社会工作等。
赫尔大学特色硕士专业介绍:
一年半带薪实习专业(商业管理)
MBA需要雅思要求6.5(单项不低于5.5)
有面试环节,MBA接受拥有三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的大专生。
赫尔大学申请门槛低(雅思6.0+GPA70%)商科学院优异(获得稀少的双重顶级认证)、特色专业多(开设一年带薪实习硕士、幼儿教育)、学习费用低(学费、生活费一年总计20万)、奖学金/助学金多(所有中国学生都可以自动或2000磅学费减免)等优势。
我解析:赫尔大学的研究专业不局限于单纯的科学。历史,法律,英语,地理,亚洲研究,政治和音乐在最近的全国研究评估活动(RAE)中获得5级的分数,赫尔大学以能够在现代的,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中提供传统的教育而骄傲。涉及到新的学科和完善的传统课程。在全国的质量保证机构评审种,排名一直比较靠前。为国际学生提供方便的咨询服务和其他帮助。
赫尔大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介绍 01赫尔大学拥有全球顶级的三大认证,这是全球商科院校的最高荣誉,据悉,目前为止英国只有阿斯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华威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杜伦大学、伦敦城市大学、雷丁大学、赫尔大学这九所大学的商学院获得该项殊荣。
赫尔大学的研究生专业设置有哪些?
工程学、地理与环境、语言学、法学、传媒文化和社会、生物医学、分子医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科硕士、工商管理、商贸硕士、网络设计和发展理科硕士、早期儿童教育、自动化控制、电子工程、嵌入式系统、医学工程、地理与环境、药学、国际商法法学硕士国际证券与策略、国际法与政治、社会工作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社会政策应用研究、社会工作等。
赫尔大学特色硕士专业介绍:
一年半带薪实习专业(商业管理)
MBA需要雅思要求6.5(单项不低于5.5)
有面试环节,MBA接受拥有三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的大专生。
赫尔大学申请门槛低(雅思6.0+GPA70%)商科学院优异(获得稀少的双重顶级认证)、特色专业多(开设一年带薪实习硕士、幼儿教育)、学习费用低(学费、生活费一年总计20万)、奖学金/助学金多(所有中国学生都可以自动或2000磅学费减免)等优势。
我解析:赫尔大学的研究专业不局限于单纯的科学。历史,法律,英语,地理,亚洲研究,政治和音乐在最近的全国研究评估活动(RAE)中获得5级的分数,赫尔大学以能够在现代的,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中提供传统的教育而骄傲。涉及到新的学科和完善的传统课程。在全国的质量保证机构评审种,排名一直比较靠前。为国际学生提供方便的咨询服务和其他帮助。
赫尔大学的留学优势在哪里 01赫尔大学的留学优势如下:
综合性
1.2015年,泰晤士报综合排名第58位,近十年平均综合排名第49位
2.2016年,卫报综合排名第54位
专业性
1.商学院及会计专业连续荣膺AACSB(全世界仅有5%的商学院取得这项精英认证)及AMBA双重认证(商学院)
2.ACCA 9门免考、CIMA 8门免考;另有会计师协会(AAT)会员资格、人力资源管理 CIPD证书、采购及调研特许学会(CIPS)及物流与运输特许学会(CILT)认证
研究性
1.理工学科拥有液晶的发明专利,获得众多荣誉与奖项
2.超过60%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14年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武汉学院在哪里
撰文 | 桑霓
01
我们需要探讨
儿童文学作者和他们作品之间的关系
许多知名文学批评家和学者,比如加拿大学者佩里·诺德曼(Perry Nodelman,代表作《儿童文学的乐趣》)、英国卡迪夫大学儿童文学荣誉教授彼得·亨特( Peter Hunt,代表作《批评、理论与儿童文学》)、英国雷丁大学国际童年研究中心主任卡琳·莱斯尼克-奥伯斯坦(Karin Lesnik-Oberstein,代表作《权力与儿童书籍:讲授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和传说》)等,都曾尝试为“儿童文学”创建可行的讨论范围及框架(framework)。
在此过程中,他们要么尝试理论性定义“儿童文学”这一 “类别(genre)”,要么寻找其与读者、发行商和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和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学者的讨论有同一个先行假设,那就是“儿童文学(Children’s Literature)”或者是“给儿童写的书 (Children’s Books)”都在优先考虑一个特定的读者群体 ——儿童,尽管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发行其实是一个属于成年人的 游戏 。
《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加拿大] 佩里·诺德曼 著,徐文丽 译,中国 社会 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就如佩里·诺德曼在他的著作《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The Hidden Adult: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中提到的,“儿童文学是出版商希望孩子们阅读的作品,而不是孩子们自己想读的。”这些“孩子们的书”不仅由成人作家创作,也主要面对着成人购买者,包括父母、图书管理员和老师,而这些成人购买儿童读物的标准则是基于他们对“什么样的书适合儿童阅读”的理解。由此看来,儿童文学这一“类别”在很大程度上被成人控制和塑造。在被成人定义、操控、创造和想象的过程中,“儿童”以及“儿童读者”也常常成为被动的客体。
虽然许多学者基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他们的理论分析还是更着重于从读者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如何影响读者,以及这些作品在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并没有探讨儿童文学作者和他们作品之间的关系。
**《欢乐满人间》(1964)剧照。
02
被分类为“儿童文学”的作品
很可能并不是为儿童所写
在许多论述中,有关作者和创作本身最为重要的问题没有被讨论和解答:这些作者究竟在为谁写作?是什么推动他们在作品中创作一个童年?在 “儿童的世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欲望?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理解“儿童文学”的诞生机制,进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类别所隐含的共通性。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笔者将去探讨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从作者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的创作,以及他们和书中“被创作的童年”之间的关系。
在 探索 中笔者发现许多作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放入“儿童文学”这一类别中。作家司各特·奥台尔(Scott O’Dell,代表作《蓝色的海豚岛》) 曾提到,“那些被分类为'为儿童所做的书'的作品其实不是为儿童所写的”, 而J.K.罗琳也说过,“如果一本书有吸引力,那应该是对所有人都产生了吸引力”。
《蓝色的海豚岛》, [美] 司各特·奥台尔 著,傅定邦 译,新蕾出版社2017年5月版。
一方面,他们的观点表示他们的作品应和“严肃文学”同样受重视,并且是海纳百川的,而非被类型拘束和限制。同时,他们也在直指儿童文学讨论中“房间里隐形的大象” ——儿童文学所使用的某些元素,比如纯真性、幻想世界以及相对直观的故事线,让它们本质上比成人文学更加浅薄。如此,对于儿童文学的偏见创建在一个武断的类别分界线上,忽视了“为儿童创作”这一概念中 “儿童”不仅仅指代着生理年龄上年轻的儿童,也可以指代那些“已经长大了”的儿童。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许多被看作“儿童文学”的作品确实使用了相对更直观的文学手法以及技巧。那么,是什么让这些作家如此自信地说他们的作品包含了“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以至于可以比肩狄更斯或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呢?
著名奇幻作家菲力普·普尔曼(Phillip Pullman,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曾在1996年的演讲中解释这一争议:“有一些主题,核心对于成人作品来说过于宏大;它们只能在儿童的书籍里被足够好地展现”。基于普尔曼的言论,彼得·亨特作出了更加深入详尽的解读:“成人的大脑……相比儿童的大脑更加不可能接受图像,氛围以及未经引导的隐射” 。
他或许暗示着当读者有着“孩子一般的眼光”时,他们更容易跳脱出成人 社会 生活所附加的意识形态、定义、思维惯性等元素,并且容易从文本中理解出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深刻的意义(此时我想到了道家学说中的无名)。这也许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一定都是孩子,因为孩童般纯粹的眼光是这些作品的核心之处。
英剧《黑暗物质三部曲》第一季(2019)剧照。
03
从成人的世界退后一步,
再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挑战成人
跳脱出意识形态束缚的自由能带来许多好处。当作者摒弃许多 社会 上的规则与教条时,也在为自己寻求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这一自由的创作空间可以让他们的角色更加深入地 探索 自我,甚至问出不符合常理的“幼稚问题”来展现角色的内在思考,而这些思考也展现着主角们对自我、个体以及和外界建立关系的觉知过程。
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例,它的主要角色时常问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荒谬问题,又同时寻找着看起来无厘头(nonsense)的答案,而正是这一充满思维 探索 的旅途让爱丽丝真正成为“自己”。
比如,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第二本《镜中奇遇记》里,弹弹丁(Tweedledee)问爱丽丝红国王(Red King)在梦中见到了什么,他说:“如果他不再梦到你了,你认为你会在哪里呢……你哪里都不在。为什么呢,因为你就只是他梦里的一个东西。”弹弹丁的一系列问题和解答正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考之一。爱丽丝的故事在不断地挑战角色对于外界和自我的既定认知,比如红皇后就不断鼓励爱丽丝去相信不可能的事情,也表现着作者卡罗尔对于“个体”的理解——主角正在成为一个拥抱变化、直觉和随性,又在不断思考自我和外界关系(有时甚至形而上)的人。
同时,这样的创作为作家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让他们从成人的世界退后一步,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挑战并且批判它。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创造了一个真实世界复制版的巫师世界,其中存在着种族、阶级等元素之间的冲突。故事发生在青少年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身上,他们在冒险以及对抗伏地魔的过程中不断揭露和反抗着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当然,他们的三人组也在不断地打破各式各样的规则,并展现着珍贵的勇气、义气和善良,与成人角色的行为进行对照和呼应。
**《爱丽丝漫游仙境》(2010)剧照。
04
重新创作童年的过程,
也是一个 探索 与自我关系的机会
在创作故事线和角色的基础之上,重新创作童年的过程也许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主动或是在潜意识中 探索 与自我关系的机会,并进行存在主义式的思考。如同批评家卡琳·莱斯尼克-奥伯斯坦所写:“精神分析的一种理论支持我提出的 ‘儿童’是被构建和创造出来的概念,也提供了与利用起这一被建造的‘个体’(‘儿童’和‘成人’)的想法的不同方法”。这一关于自我 探索 的议题和方向可以被许多作者的观点印证,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着是在为自己写作。儿童文学作家威廉·梅斯(Wliam Mayes)直接写道, “我为自己写作,但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我”,而J.K.罗琳也曾说过“我主要是为了自己写作”。
但是当他们说“我在为自己写作”的时候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他们的“自我”和他们的作品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我发现,作者们表达了几种不同层次的动力和觉知:
(1)他们对于回到童年并且再次成为孩子充满渴望。作家伊万·索萨尔(Ivan Southall)曾写道:“我全身心地与儿童同在,我成为一个儿童,在一本书的纸张里我的心和孩子的心一同跳动着,我成为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应该成为你的一部分”。这位作家在表达着一种重新回归童年,成为孩子的欲望和怀旧感,也表示着人的“儿童”时期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有许多人和作家都将无忧无虑的童年视为自己的“黄金时代”,并将儿时观察到的许多元素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包括乔治·奥威尔,也曾直白地表达过对童年时期的怀念和热爱,沈从文的作品中也常常有童年相关的元素)。
(2)如弗洛伊德所提出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是建立“自我”的关键点,这些作者也通过写作在更深层次地进入并 探索 着塑造了自我认知的潜意识。理论学家弗朗西斯·斯帕福德(Francis Spufford)曾在成人阅读儿童文学的好处上提出非常有力的观点,他说:“这些书成为了我们自我认知过程的一部分。那些对我们意义最为重大的故事融入了我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过程。”
许多作家都曾直白地表达在写童书时重新成为孩子的快乐,比如罗尔德·达尔曾说:“我和孩子们因为同样的玩笑哈哈大笑……而因此总是有着最棒的灵感。”而刘易斯·卡罗尔也说过,“当我们在为孩子写作的时候,我们在使用着我们和孩子们的想象力中相同的元素”。彼得·亨特也曾将《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无厘头元素当成“有趣的无厘头”。虽然以上提到的作家来自不同的 历史 时期,但他们的观点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以孩子的角度思考的重要性、愉悦性,以及给他们创作带来的关键切入点。
罗尔德·达尔作品《女巫》中的插图。
05
描绘想象的世界时,
也将对童年快乐的向往融入了写作
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提出有关这些作家写作原动力的第三个观点:这些作家在重塑童年和描绘想象中的世界的时候,也将自己对于童年纯粹快乐的向往融入了写作。
他们的写作也许是一种反抗成人世界中意识形态、政治、 社会 习俗等对所有鲜活的个体压迫的方式。在他们创作的世界中,他们可以操控一切“现实元素”,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元素重组,并在完全由他们创造的世界里享受着充满童趣的玩笑、有意思的冒险,并且塑造出那些无拘无束、打破传统的主角们。
同时,他们也许是在通过写作补偿自己不满意的童年生活,包括自我所经受的童年创伤及痛苦,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去塑造一个更理想的自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让孩童时期的自我重生。当我们以精神分析的角度继续深入“潜意识的兔子洞”,可以发现童书的创作也许隐含着更多的欲望表达。
当我们在谈论“儿童文学”的时候,也要避免就这一有争议的“文学类别”去总结出代表性的笼统定义,因为“儿童文学”的天花板下总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过作为读者和批评者,我们需要承认“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和成人的吸引力常常来自于这些书籍对于童年时期的塑造,以及这些故事与我们个体的经历、期待和想象的呼应。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童年是他们一生都在不断回味和怀念的时期。基于以上的所有讨论,我想提出一个有关“Universal Child”,即一个包含所有人共性的孩子形象的设想。当我们去阅读儿童文学的时候,是否有一个人类共通的审美意识在引导着我们?
批评家美狄扬(Mei de Jong)对于重返童年的概念曾如此解释:“穿过你自发潜意识中的所有深厚、神秘的层面,回到你的童年。如果你 探索 的足够深,看到的足够本真,并且重新成为童年的自己,你很可能已经通过你的潜意识成为了那个Universal Child。”对于儿童文学的研究不仅和文学研究的各个理论方向息息相关,也在帮助所有读者和作家探寻着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
——
参考资料:
1.James Kincaid, The Hidden Adult: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8) 140
2.James Kincaid, The Hidden Adult: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140
3.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4.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06
5.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97
6.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97
7.Karin Lesnik-Oberstein, Children’s Literature: Criticism and the Fictional Child (Oxford: Oxford UP, 1994)168
8.James Kincaid, The Hidden Adult: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168
9.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03
10.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91
11.Spufford, Francis. The Child That Books Built: A Life in Reading. New York: Metropolitan Books, 2001.
12. Roald Dahl Website
13.James Kincaid, The Hidden Adult: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191
14.Julia Mickenberg and Lynn Vallo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43
15.James Kincaid, The Hidden Adult: Defin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192
撰文 | 桑霓
编辑 | 刘亚光
校对 | 刘军
一、武汉学院在哪里
武汉学院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黄家湖大道333号,该校是一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私立普通高等学校,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非营利性公益大学。
二、武汉学院介绍武汉学院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实施全日制本、专科学历教育,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学院定位于“建设一流大学、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实施全人教育、跨学科发展、校企合作、国际化的特色培养模式。
武汉学院设有三个学院、四个系部,即会计及金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工商管理系、艺术设计系、法律系和传播系。学校拥有一大批来自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华为、腾讯、京东等企业的兼职导师加盟,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
学校创办人是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先生。陈一丹先生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公益教父”、“互联网公益第一人”,以“办学不取回报”的方式,开启国内非营利性公益大学的先河。
武汉学院公益办学,依靠社会力量发展。2016年12月,“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完成首轮共建基金募集,该基金专项致力于支持武汉学院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先生、腾讯主要创始人张志东先生、腾讯早期创始团队成员吴宵光先生,以及其他热心企业家和校董事会成员的捐赠。这也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捐赠募集。
武汉学院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及实践模式聚焦学生未来的增值能力和卓越精神,不仅关注学生在智力和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强调他们在人文修养方面的提升,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在道德、价值和信念方面的追求,以及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责任感的培养。
武汉学院学科建设以发展交叉学科为突破,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金融科技、健康科学、智能法务、智能制造等学科领域,已经建成腾讯-武汉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中心、人工智能中心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
武汉学院透过学术与企业的互动,营造“产学研”生态,培育具备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行业领军人才。学校已与腾讯、华为、京东、搜狗、德勤等众多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设了腾讯班、华为班、京东班、会计学(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方向)等培养模式。武汉学院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应用专业教授,通过指导课程设计、参与学生培养、提供实习/就业支持、培训师资及合作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与学校的互利共赢。2015年,“国家级众创空间”腾讯众创空间/武汉学院创业基地落户武汉学院,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落户在高校的腾讯孵化器。
武汉学院着力发展中西融合的国际化教育,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建立了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合作科研等多层次的校际交流机制。学校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成立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推进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招收“一带一路”国家优秀国际学生,为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和知名企业走出国门服务,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
武汉学院新校区占地1000多亩,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畔,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规划设计,定位于“现代教育模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兼并书院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园林式校园,可容纳超过15000名学生学习、生活。
本文来自作者[兴修mm丶]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133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兴修mm丶”
本文概览:赫尔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英国第14所成为独立大学的传统国立大学。自大学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丰富的学校生活。那么赫尔大学有哪些专业及课程如何?以下是...
文章不错《赫尔大学有哪些专业及课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