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礼分为天揖(或上揖)、时揖(或中揖)、土揖(或下揖)。
1、天揖(或上揖)
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行礼时,身体肃立,(见图解),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2、时揖(或中揖)
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土揖(或下揖)
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
揖礼的起源和姿势含义
1、起源
抱拳揖礼在民间流行起于周初,盛行于明、清、民国时期。抱拳揖礼在民间流行,主要是春秋至两晋期间,朝庭与官府等官场活动,强调周礼制,周礼仪施礼等级繁锁,礼仪仪容要求复杂,相对难学难记,而唐宋期间,盛行叉手揖礼。
抱拳揖礼相对式微,直到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因而抱拳揖礼也在民间得以推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出于民间,长期军旅,因而对抱拳揖礼应用起规范性作用。
2、姿势和含义
抱拳的标准姿势是: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外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或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拇指弯曲,两手手心朝胸,向外前平推出。
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道家以左手为敬手,抱拳揖礼在道教礼仪中,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
本文来自作者[南痕公]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151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南痕公”
本文概览:揖礼分为天揖(或上揖)、时揖(或中揖)、土揖(或下揖)。1、天揖(或上揖)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行礼时,身体肃立,(见图解),双手合...
文章不错《揖礼分为哪三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