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书馆雇佣的中国学者王韬(1828—1897年)的《蘅华馆日记》咸丰五年正月十四日(1855年3月2日)日记中已提及“化学”一词(刘广定:《中文“化学”源起再考》,台北·《化学》第50卷,1992年第1期第17~20页)。稍后,伟烈亚力主办的《六合丛谈》(月刊,1857年)创刊号(1857年1月)“小引”之中指出:“……化学,言物各有质,自能变化;精识之士,条分缕析,知有六十四元(即元素),此物未成之质也。”他们以“变化”之“化”译以物质反应变化为研究对象的chemistry这一学科,极为贴切。伟烈亚力在“小引”中还把化学与“察地之学”(地质学)、“鸟兽草木之学”(动、植物学)、“测天之学”(天文学)、“电气之学”(电学)、“重学”(力学)、“听学”(声学)和“视学”(光学)等并列,从此,化学作为近代科学的一个分支,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
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于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逐渐建立并日益加强;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3、科学的世纪
科学的世纪是指称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热力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新阶段。
扩展资料:
新时代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1、积极构建新的科学技术史观。
科学技术史发展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技术史观不断演化的历史。近几十年来,老一辈科技史家又在科学技术史领域为后学塑造了很多优秀的治学典范。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好的学术传统。
2、加强科学技术史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科学技术史本身具有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其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考古、文化遗产等学科的合作,在很多学校将会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增长点,成为有分量的言说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时代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
百度百科-科学技术史
本文来自作者[又儿]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1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又儿”
本文概览:墨海书馆雇佣的中国学者王韬(1828—1897年)的《蘅华馆日记》咸丰五年正月十四日(1855年3月2日)日记中已提及“化学”一词(刘广定:《中文“化学”源起再考》,台北·《化...
文章不错《近代科学包括哪些学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