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平的介绍

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和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鱼类分子遗传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期间,2002.6-2002.8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研究,2004.6-2005.8在美国Auburn大学做访问研究。2002年获第四届“武汉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2004年获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汪亚平主要创新的介绍

Bagnold型沉积物输运公式的修订、淤泥质海岸潮水沟的水沙输运与地貌演化、近岸水体悬沙浓度与水沙通量的高频高分辨率声学观测、大型海湾物质输运与演化、潮滩边界层参数与浪流联合作用的观测与分析、海岸带港口与土地资源开发与评价等方面。

1999年以来,汪亚平教授已撰写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多人来信索要论文复印件、探讨科学问题等(如英国著名学者John Allen,FRS),并被国内同行多次引用,如,分别发表在美国“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刊物上的两篇论文,至今已被SCI刊物论文引用10余次。

以上成果均是基于汪亚平教授的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可望对海岸带资源开发,如滩涂围垦、港口建设、河口水沙通量监测、海洋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汪亚平教授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意义可归纳为三方面。首先,在沉积物输运率计算中,经典Bagnold型沉积物输运公式获得了广泛使用。近年来的观测与研究发现,由英国科学家Hardisty改进的经典Bagnold型沉积物输运公式计算结果比实测结果常常偏大。汪亚平教授通过重新分析研究原始水槽数据,提出了新的海底沉积物输运率的计算公式,修正了经典Bagnold型沉积物输运公式中系数估算的方法,提出了新的粒度-沉积物输运系数方程(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2001);公式物理意义明确,在海岸工程中也有应用价值。 其次,沉积物输运中的重要形式是悬沙输运,计算悬沙输运量关键是获得悬沙浓度数据。汪亚平教授基于现代声学理论,通过建立悬沙浓度与声学信号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海水悬沙浓度与断面悬沙通量的声学观测方法,并在胶州湾、长江口、江苏北部近海、韩国金海湾等区域得到了成功运用,为河口海岸区域泥沙监测提供了高效、高精度的监测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向环境检测部门、水文站推广。 再次,潮滩与海岸盐沼湿地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系统单元。汪亚平教授通过理论推导与野外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获得流速-水位-坡度关系,解释了潮沟中实测到的流速脉冲现象,以及近岸潮汐环境中的潮不对称(流速与涨落潮周期不对称)等,深入阐明了潮滩、潮水沟水动力与地貌的相互响应机制,在潮滩演化的理论模型方面作出了贡献。该项成果主要发表于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和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最近,汪亚平教授在江苏潮滩使用高频、高分辨率“用户化数据采集系统”MIDAS400,对潮滩边界层参数(海底糙率、摩阻流速和拖曳系数)、沉积物输运过程作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已有两篇论文发表于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一篇发表于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此外,汪亚平教授主持的潮滩浪流联合作用研究正在开展,已获得部分初步成果,该项研究将使我国的潮滩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作者[顿培灿]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2048.html

(113)
顿培灿的头像顿培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顿培灿的头像
    顿培灿 2025年08月15日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顿培灿”

  • 顿培灿
    顿培灿 2025年08月15日

    本文概览: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和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鱼类分子遗传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顿培灿
    用户081511 2025年08月15日

    文章不错《汪亚平的介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灯塔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