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月爱心助教新闻稿

雷锋这个名字是多么让人熟悉啊!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听见雷锋着两个字。下课时,我们谈论雷锋;上课时老师教我们学习雷锋。雷锋的精神无处不在我们脑海里浮现,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萦绕。

雷锋他虽没有漫长的人生,但却用短暂的生命留下永恒的精神,受到世人的仰慕。在雷锋去世时,许多人都无法承认雷锋已经离我们而去,又曾有几时他们都深情都说过:“雷锋他只是出国了。”每个人都在欺骗自己,都在躲避现实,没有人相信只有22岁的雷锋早已公殉,也没有人承认他早已去世,都一直坚信雷锋一直在身边帮助自己!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虽然这是举手之劳,但又有多少人曾经这样做过?

雷锋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传开,在公交车上红领巾们的让座;在雨天里热心人的撑伞;在路上随手捡起垃圾。这一切都是雷锋叔叔教给我们的优秀品质,我们无处不在学习雷锋,雷锋的精神也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展现。

雷锋,他英年早逝,人虽然已不在人间,但精神却永存在人们心中,也在人们心灵中传动,这种精神将永远在人们心中流传!

临近本科生毕业,学子们开始了紧张的找工作时期。一个媒体领导说他们那里招聘人,要我推荐两个,没有别的要求,只是要文笔好,特别能写。“你们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写新闻没有问题吧”他很信任地对我说。基于这种信任,我给他推荐了两个学生。最后,他满意其中一个,另一个不太满意,“那个学生一直给我说他的技术比较好,技术好是加分项,但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你不会学新闻稿怎么成?”他无奈笑着说。

这一席话真的是击中了新闻专业教育的软肋,新闻专业的学生写新闻稿的能力有点弱成为大家的共识。以前在媒体时,他们负责招聘的人就说不太乐意招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新闻专业的学生上手比较快,但是后劲不足。在学校接受了专业训练,知道了深度报道、通讯等的格式与写法,但是囿于专业知识,他们在写一些专业性比如医疗、教育、化工等方面的深度报道时,明显后劲不足。更可怕的是,有些新闻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写不出像样的新闻稿。想想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新闻专业的学生塌下心来读书的有多少?我上课时布置一周写一篇新闻稿,要求自己原创,最后交上来的原创的不到50%,且不说这些原创的写的惨不忍睹,偶有写的像样的真的是如获至宝,剩下的都是粘贴而来。要求课后好好看书,写篇读书笔记,要么糊弄,要么在网上下载一篇。时间都去哪儿了?游戏,刷手机。新闻人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眼界,一部分来自于你的课外实践,更多的是书本滋养,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的滋养。没有这些知识,你如何能写篇像样的新闻稿?

本文来自作者[怜南]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2092.html

(206)
怜南的头像怜南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怜南的头像
    怜南 2025年08月16日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怜南”

  • 怜南
    怜南 2025年08月16日

    本文概览:雷锋这个名字是多么让人熟悉啊!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听见雷锋着两个字。下课时,我们谈论雷锋;上课时老师教我们学习雷锋。雷锋的精神无处不在我们脑海里浮现,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萦绕。雷锋...

  • 怜南
    用户081611 2025年08月16日

    文章不错《雷锋月爱心助教新闻稿》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灯塔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