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龙作为重庆大学第三任校长,1938年10月-1941年7月在任。
胡庶华辞职后,叶元龙教授接替了重大校长职位,一到任,马上抓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重庆沙坪文化区自治委员会”的改组活动,一件是重庆大学省立申改国立的促进工作。
1939年1月30日,重庆大学会议厅举行了“重庆沙坪文化区自治委员会”改组扩大会。这次会议由叶元龙派出的代表沈重宇主持,认真讨论了新的组织草案,并扩大改组,重新将该会定名为“巴县沙坪文化区社会事业促进会”。选出叶元龙、王韬甫(巴县县长)、罗家伦(中央大学校长)、周越浩(金城银行沙坪坝办事处主任)、潘仰山(豫丰纱厂经理)为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叶元龙为主任委员、王韬甫为副主任委员。
在抗战烽火中,重庆大学积极投入宣传的洪流,为民众觉醒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努力。在日寇重压下,国民党二号人物、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汉奸集团叛国投敌,卖身求荣,叶元龙校长率全校教职员工发出《阐明国是声讨汉奸》的电文,对其卖国行为作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抨击。电文指出,“立国之本,在于文化与教育。……今日誓死抗战之意识植基于此,将来无穷建国之大业,亦植基于此”。当时,沙磁地区各界纷纷举行以“讨逆锄奸”为主旨的活动,冯玉祥将军倡导发起“捐款建墓铸逆”运动。重庆大学师生热烈响应,走上街头,向民众散发讨汪传单。
当时教育部久有大学国立的规定,而且数年之间,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皆先后改为国立,省立大学所剩无几。宣言呼吁政府公鉴,改重庆大学为国立,以获发展之规模,以应抗建之需求。然而,宣言递送国民政府最高当局蒋介石手中,答复是“应暂缓议”,便搁了下来。直到1942年12月29日,行政院才通过将重庆大学改为国立。
他在重庆大学当校长期间,聘请了多位著名学者。工学院院长由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担任,理学院院长由著名数学家何鲁担任,商学院院长由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担任。延聘任教的著名学者有:潘序伦、柯召、李四光、段调元、俞建章、朱森、毛鹤年、丁洪范、朱祖晦、柱国璋、张圣奘、傅丽夫、刘觉民、罗蜇潭、叶谦吉等……
人物简介 褚志刚老师,博士,重庆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重庆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重庆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重庆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1999届本科生,重庆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02届研究生。2002年,褚志刚研究生毕业,选择留校任教,与此同时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从2002年到2019年,褚老师的教学生涯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作为汽车学院的教授,褚老师多年从事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为本科生讲授《汽车理论》、《汽车振动学》和《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实践》,为研究生讲授《结构模态分析及其应用》。
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严肃形象,褚老师穿着一身休闲服,脸上一直挂着烂笑容,既平易近人,又和蔼可亲。褚老师的办公室明亮而又整洁,书桌上摆着各种资料,电脑显示屏上是正在编辑的文档。在我们到来之前,老师一直在研究课题。
褚老师讲授的课程大多偏理论,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乏味,但是褚老师却可以自信地说:“我的课,学生不会不来!”实际上,慕名前去听褚老师讲课的学生有很多,褚老师的课堂出勤率经常会超过100%。当被问到他是如何将枯燥乏味的课程讲得如此吸引学生兴趣时,褚老师讲出了他个人在教学上的理解。这其中很多经验都受益于曾经教过他的重大老师。
严师才能出高徒
褚老师十分认同“严师出高徒”的说法,虽然不知道自己能带出多少高徒,但是褚老师认为自己首先得是一位严师。褚老师用“狠”来形容自己的严格,只有如此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褚老师会在开课的第一节课点名,对于第一次点名就没有到的同学,褚老师就会在后面的教学中着重留意他们,给予他们在学习上更多的关怀。
无规矩不成方圆。褚老师会在开课时就和学生讲清楚在他的课堂上需要遵守的规则。在褚老师的课堂上严禁使用手机,凡是低头玩手机被褚老师发现的,都会被批评。除此之外,在褚老师的课上睡觉也是不被允许的。如果发现有人睡觉,褚老师会请那位同学回去补好觉再来上课。
公平对待每个人
立规矩是第一步,如何执行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严格要求学生之外,褚老师十分注重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破坏了褚老师的规矩,不论是谁都会被褚老师直接点出来。曾经有一次,汽车学院领导去督导褚老师上课时查看了自己的手机,褚老师把他误认为学生直接说:“那位同学不要低头看手机!”虽然是一次乌龙,但是如此一来学生们更是见识到了褚老师的严格和他公平的态度。
当谈到如何在褚老师的课上取得不错的成绩时,褚老师除了说上课用心学,下课及时用心复习,不要临时抱佛脚之外,还提到学生最好不要在考试后去联系他,不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好成绩。在褚老师看来,他要在他的教学过程的始终保证公平。学生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尽情地和他交流,每位同学平时的努力都会体现在最终的成绩上。
严厉并活泼着
这么严格的老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喜欢?褚老师认为应该是因为他在严厉的同时会用自己的幽默活跃课堂氛围。褚老师的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只有一味的严厉,学生更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在这个问题上,褚老师便受到了他本科时期一位高数肖老师的教学启发。肖老师上课时经常用自己的幽默风趣带动课堂氛围。据褚老师回忆,当时他们班上有两位同学叫“志刚”,一位是褚志刚,另一位是朱志刚。肖老师在点名的时候,会故意将褚志刚的褚读成“zhu”,这是班上两位同学就都站了起来。肖老师就会开玩笑地说:“我叫的是这个zhu,不是这个zhu。”就是这样一个玩笑,让两三百人的大教室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类似的幽默带动课堂气氛。我们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羞于举手,尤其是在老师问某个问题有没有听懂时。褚老师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说:“听懂的举左手,没听懂的举右手,心猿意马的不举手!”很多时候,如果只说前两句,会举手的学生依旧很少,但是如果加上“心猿意马的不举手”,既会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又会活跃课堂气氛。褚老师作为一个年轻老师,与学生年龄本身相差不大,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上课时经常会使用网络热词,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不断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除此之外,褚老师在讲授理论的时候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比如讲授汽车理论,褚老师说:“如果纯粹从理论角度讲解,学生很难感兴趣,甚至有时候很有可能听不懂,刚接触汽车理论对汽车的认识并没有很扎实的基础。不过同学们就算没吃过猪肉,但也看过猪跑。很多同学都接触过汽车,就把汽车理论和驾驶汽车联系起来,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褚志刚当年因为偶然的机会成为了老师,但是他却从不后悔选择从教。在他从教这17年来,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是褚老师的心态却始终年轻。褚老师觉得和年轻的学生打交道,自己的心态也越来越年轻。谈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褚老师谦虚地纠正我们不能用“成就”来形容他,他现在只能算是取得了一点成绩,在以后的研究道路上,他希望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努力做出更多的成果。说到教学工作,褚老师希望自己能够超越自己的导师邓兆祥,邓老师可以做到课堂90分钟不翻讲义从头讲到尾,褚老师十分钦佩邓老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不想超过自己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本文来自作者[恨云]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224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恨云”
本文概览:叶元龙作为重庆大学第三任校长,1938年10月-1941年7月在任。 胡庶华辞职后,叶元龙教授接替了重大校长职位,一到任,马上抓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重庆沙坪文化区自治委员会”的...
文章不错《叶元龙的重庆大学相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