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包括:家庭环境的积极引导、早期教育的专业指导、社交活动的参与和角色模仿的训练等。

一、家庭环境的积极引导

1、父母示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榜样。父母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与孩子的积极互动都能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2、情感关怀:给予幼儿充分的爱与关怀,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增强与人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规则约束:家庭中建立适当的规则和约束,教导幼儿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感。

二、早期教育的专业指导

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通过游戏和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2、教师引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例如分享、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等。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情绪管理:提供情绪管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社交活动的参与

1、同伴互动: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角色扮演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社区参与:鼓励幼儿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如社区志愿者、社区庆典等,增加与不同人群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3、家庭互动:鼓励幼儿与家庭成员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参与家庭活动,如家庭游戏、晚餐时的对话等,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四、角色模仿的训练

1、角色扮演:为幼儿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让他们模仿不同社会角色,如医生、教师、消防员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2、故事阅读:通过故事阅读,引导幼儿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组织游戏:组织一些集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总结:通过家庭环境的积极引导、早期教育的专业指导、社交活动的参与和角色模仿的训练等途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和合作能力,为其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为什么要了解幼儿的社交

 幼儿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不仅仅是幼儿智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采用有效策略,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同伴交往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生活与活动的环境,它能对儿童的行为习惯与规范起到良好的正面影响。优化幼儿园的社会交往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对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是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造成孩子与外界社会和小伙伴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教师要经常性地开放班级环境,为孩子制造更多拜访与邀请的机会。经常性地组织孩子之间的拜访与邀请能促进孩子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孩子间文化和观点的融合与探讨,进一步让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得到应用。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在庆祝“六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自助餐厅”活动,让大班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进餐。这一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

 我们在小、中、大班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售货员”、“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合作,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交往的重要性。

 三、利用幼儿园资源优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验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技能发展的一种形式,通过家长的.指导,幼儿可以通过亲自参与、亲自动手真正去实践社会活动,通过幼儿自己各种感官的感受、亲自操作,去获得生动切实的生活经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四、多渠道引导,加强幼儿园教育

 1.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强化幼儿获得的交往技能

 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如专门的社会性活动课、社会交往游戏活动、社会小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交往语言,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等。同时教师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多样性、层次性、难易性,使活动安排在内容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现“跳一跳”能使孩子的社会交往水平得到提高。

 2.教师要适当地监控孩子的行为,加强指导

 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矛盾及交往策略的规律,注重其交往能力的培养。要合理安排孩子一日活动,有效引导孩子正确地与人交往,做到教师指导具有针对性、个体性、时效性。即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原因产生的矛盾冲突,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教育;要注重个体培养,针对个性不同,采用的方式也要不同,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更要注重指导的时效性,当矛盾冲突发生后,要及时进行培养。

 五、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会教育孩子礼貌地和客人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拿出好吃的食物与小伙伴分享。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学习了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了社交技能,发展了社会性行为。

 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要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奇怪,这个小宝宝连唐诗都会背,怎么不会爬呀?”在日前举办的“2006上海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用品国际博览会”上,一些“会走不会爬”的小宝宝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些会背唐诗会数数的“天才”宝宝,却意外出现了爬行能力差、不会拼图、手脚协调能力差等问题。在同期举行的“婴幼儿成长与早期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对目前国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缺憾表示了担忧。

 学交往是第一

 “现在国内的早期教育存在很多误区。”浙江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谢宏在“婴幼儿成长与早期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表示,“重智能轻体能,忽视人际交往、人格培养”等问题都是国内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他认为,由于缺乏正确的早教引导,导致很多家长往往把早教与智力早开发画等号,认为宝宝会提前认字、提前背诗、提前数数就算是教育成功,而忽略了他们的体能训练、人际交往培训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耿文秀也在会上表示出了同样的忧虑:“现在国内的早期教育最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宝宝的人际关系培育。”她认为,当下存在的很多如大学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白领沉溺于网络、逃避现实生活,新人处理不好婚姻关系等问题,其实都与他们小时候缺少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育有直接关系。耿教授举例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处,她经常接到来自年轻父母的咨询,询问自己的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自闭症、暴力倾向等问题,“这表示,孩子的早期教育出现了严重问题。”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后王甘表示,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社交机会、帮助宝宝的看护人学习教育方法的亲子机构非常必要。她说,“在国外,年轻的父母会组织一些沙龙,为同龄的小孩子提供社交机会,也有助于父母之间交流育儿经验。”

 谢宏认为,在国内,少数商业机构将早期教育渲染成“暴利”项目,已完全背离了早期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导致大部分家庭和父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

 科学育儿有章可循

 据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30万0~3岁的婴幼儿中有80%被散养在家中,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等人代养。由于老人的教育观念老化等问题,目前上海市约有98.4%的婴幼儿家庭需要科学育儿知识和专业咨询指导服务。

 而徐汇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区93%的0~3岁婴幼儿家庭需要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86%的家庭希望社区有供孩子活动的公共场所。所以,尽管徐汇区12家幼儿园仅双休日对外开放,仍远不能满足这些家庭的需求。而各社区的服务中心服务人群则以老年人、闲散居民或团队居多,还没有专门的婴幼儿活动教室。小宝宝们通常被放在有大型玩具的花园或小区绿坪上,任他们自行玩耍。家长普遍反映,“小孩子太可怜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沟通和交往的机会,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最近,徐汇区人口计生委创建了两家“宝宝乐教育活动中心”,提出了“带着宝宝出家门”的口号,为0~3岁婴幼儿提供娱乐教育活动场所、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环境和提供科学育儿指导,通过亲子活动、定期开放免费课程和社区宣传等活动方式,为年轻家长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让宝宝接受科学指导,融入集体环境,开发宝宝潜能。

 近日,上海市已陆续建起分布在各区的31家“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各示范点将通过举办亲子活动、咨询讲座、网上宣传等活动,帮助年轻家庭科学育儿。对于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参与的家庭,则由专业人员送教上门。示范点的收费非常低廉,远远低于外面的商业机构,因为政府会投入一部分费用作为补贴。示范点对于困难家庭的独生子女则提供免费服务,由政府来埋单。

教师了解幼儿社交的原因是幼儿时期,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都比较随性,缺乏对事物的认识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 力,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夯实幼儿的交际基础。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与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到达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与安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社交能力的措施: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时机,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二、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本文来自作者[语蕊]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2290.html

(9)
语蕊的头像语蕊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语蕊的头像
    语蕊 2025年10月28日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语蕊”

  • 语蕊
    语蕊 2025年10月28日

    本文概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包括:家庭环境的积极引导、早期教育的专业指导、社交活动的参与和角色模仿的训练等。一、家庭环境的积极引导1、父母示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

  • 语蕊
    用户102805 2025年10月28日

    文章不错《论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灯塔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