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胡为乎泥中

网上有关“诗经胡为乎泥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经胡为乎泥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首诗讲的是人民群众对君主的抱怨。天已经都黑了,大家还都在露水中、泥地里干辛苦地为国家服劳役,无法回家。

第一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君主,怎么会还在露水中干活呢!

第二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君主,怎么会还在泥地里干活呢!

式,作语助词,无意义。式微,指的是天色变暗,临近黄昏和天黑。微,非;微君,要不是(因为)君主。中露,“露中”,《诗经》中常见的倒装语序。

躬,身体;这里指的是君主本人。《论语·尧曰篇第二十》里,提到了君主心怀天下臣民,及时自我反省的美德,说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这也成了后来的君主们自我标榜的套话。

本诗共有两节,可谓短小精悍。自问自答的方式,生动传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发牢骚时的神情。

想象一个服劳役的人,天黑了还在修城墙、修河道,看到太阳都要下山了,心中无限感慨,自言自语(可能还带着恨意):天都黑了,天都黑了,为啥还不能回家?还不因为那个人,露水都起了,我还得继续干活!

这首诗,也是成语“日渐式微”的出处,现在则引申出了新的含义,表示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

好的诗文,并不一定需要很长,孔子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把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人类永恒的困惑都涵盖了进去。

汉朝时期,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短诗《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同样令人震撼。

西晋学者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里,讲述了这首诗的背景:一天早上,汉朝乐浪郡朝鲜县津卒 霍里子高 去撑船摆渡,远远看见一个披着白发的疯癫老头正提着葫芦奔走。老头的妻子跟在身后,一个劲儿地呼唤,希望他不要过河,可还是没能拦住他。老头最终还是掉进河里淹死了。他的妻子拨弹箜篌,唱起了“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这首歌,声音无比凄怆。弹完之后,她也投河自尽,追随老头而去。

子高回到家中,把老头的妻子所唱的歌,讲给了擅长音律的妻子丽玉。丽玉弹拔箜篌,把歌记了下来,闻者无不落泪。后来丽玉把这首歌传给了自己的女儿丽容,它就成了《箜篌引》。

纵观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先是呼求得不到回应,情绪紧张;然后是眼睁睁看对方走到绝境而又不可奈何;最后是已成定局,无可挽回,只能绝望叹息,情绪饱满,意境深远,极易唤起人类共同的精神体验。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过如此绝望而又无可奈何的时刻。

大诗人李白,也写过一首同名诗,就是在这首短诗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将其扩充为一部气势磅礴、悲壮雄浑的作品。

诗经专题第36篇,总第036篇。

关于“诗经胡为乎泥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静曼]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2574.html

(13)
静曼的头像静曼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静曼的头像
    静曼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静曼”

  • 静曼
    静曼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诗经胡为乎泥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经胡为乎泥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这首诗讲的是人民群众对...

  • 静曼
    用户102910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诗经胡为乎泥中》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灯塔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