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ILL是什么牌子

旅行当中,吃是一个重要环节。虽说酒店提供的早餐方便,但如果行程不那么赶,不妨找一天慢下来,就着和煦的阳光,享受一顿地道的美式早餐。不是常说吗,早餐要吃得像个国王。

在北美,有一类专营早餐的餐厅,不但品种很多,而且许多菜式都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定制。是不是吃得像国王不好说,这类餐厅倒常有一种家庭式的亲切氛围,服务员不论是街坊大妈还是邻家女孩,一律挂着关切的眼神、和蔼的微笑和夸张的表情。跟大排场的餐厅里面绕着你桌子飞来飞去推销酒水试图多赚点小费的服务员不同,早餐店里的大妈、大婶和**姐们都显得很忙,动作风风火火,说话噼噼啪啪,让你感叹她们仿佛“朝阳大妈”附体,带着一身热情跨越大洋而来。

1. 咖啡饮料

所有餐厅都这样,领位的服务员带你坐下以后会送上菜单,然后马上全身而退。负责你这一桌的服务员立马献身,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喝点什么。点好喝的,服务员去准备,这时候你再慢慢研究菜单。有意思的是,尽管每个餐厅都请客人先点饮料,但几乎每个餐厅的酒水单都在菜单的最后一页。如果来不及看,你可以询问服务员,也可以请服务员先上水,给自己点时间考虑。Water(水)默认是冰水,如果不要冰,可以声明"no ice"。如果喜欢喝热的,可以要"hot water"。一般的餐厅,不论热水冷水都是免费的。

进早餐店,我坐下来马上就可以点的一定是Coffee(咖啡)。跟咖啡店不同,早餐店的咖啡多数只有一种选择,一杯现煮的黑咖啡端上桌,糖、奶都在桌上放着,自己加。除了普通的sugar(糖),还有sweetener(甜味剂),是不含糖份的低热量调味品,不过一般是化学制剂,虽然少了热量,但是否真的健康也是见仁见智。奶一般用拇指大小的盒子装着,一盒只有几克,可以按自己的口味加一个或两个,当然也可以加更多,但很少有人加三个以上的。分为10%脂肪含量的cream(奶油)和0%~3%不等的milk(鲜奶),盒子上会标注脂肪含量。国内常见的那种粉末状的咖啡伴侣、植脂末,倒是少见。

除了咖啡,热饮还有tea(茶)和hot chocolate(热巧克力)。热巧克力没什么选择,茶的名堂比较多。一般的就是red tea(红茶)和green tea(绿茶),另外有些specialty tea(特调茶),通常是茶里面混了些香料。

冷饮主要是juice(果汁)和soft drink(软饮料)。果汁最普遍的有orange juice(橙汁)、apple juice(苹果汁)、grapefruit juice(西柚汁)等。软饮料就是可乐什么的。可乐正式的名字叫cola,但少有人这么说,口语中通常称为coke,这其实是可口可乐。如果这家餐厅卖的是百事可乐,你点coke的时候服务员会问一句"Is Pepsi ok?"(百事可乐可以吗?)几乎没有餐厅是红蓝两种都备的。Ice tea(冰茶)也属于常见软饮料。

几乎所有早餐店的咖啡都是可以free refill(免费续杯)的。服务员一空下来就拿着刚煮好的咖啡四处转悠,看见你的杯子快空了就会过来问一声"More coffee?"(还要咖啡吗?)软饮料大部分也可以续杯,但每个餐厅不同。点之前可以问一下"Does this come with free refill?"(可以免费续杯吗?)

不论菜单上写没写,早餐店一定有牛奶,放心问服务员要。有时候她会跟一句"white or chocolate?"(白的还是巧克力的?)这是因为巧克力奶也十分流行。牛奶一定是冷的,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如果你想要热牛奶,可以问问服务员"Can you warm it up for me?"(可以帮我热一下吗?)每个餐厅的操作流程和卫生标准不同,也许行,也许不行。有时候服务员会说"Let me check with kitchen."(让我跟厨房确认一下)。

2. 经典早餐

早餐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鸡蛋。常见的是eggs(鸡蛋)、bacon or sausage(培根或香肠),加上toast(烤过的吐司面包)和home fries(家常煎土豆块)组成一个Classic Breakfast(经典早餐)套餐。其中的鸡蛋,菜单上往往会写any style(任何方式)。所谓任何方式,一般包括白煮蛋、煎蛋和炒蛋。Boiled eggs(白煮蛋)可以要soft-boiled(溏心蛋)或者hard-boiled(完全煮熟,老一些的)。Fried eggs(煎蛋)根据煎的老嫩程度分好几种:one sided或sunny side up是单面煎,double sided是双面煎,还有over-easy或sunny side down比较复杂——双面煎但煎得很嫩只在一面煎好后轻轻翻面略煎一下另外一面。Scrambled类似中国的炒鸡蛋,但油比较少,下锅以前蛋液打得不一定很充分,而成品的蛋则比中国的炒蛋要显得更碎。

套餐里面的肉类最常见的是培根和香肠。Breakfast sausage(早餐香肠)比一般的香肠细,烤熟或煎熟。多数餐厅只有一种香肠,没得选。另外一种肉类选择是ham(火腿)。同样,火腿通常也只有一种。培根的选择稍微多一点。加拿大有一种特色腌肉叫peameal bacon,是用里脊肉而不是五花肉做的,美国人绝没听说过这东西,而加拿大许多早餐店都有。对于不吃猪肉的人,培根还可以选turkey bacon(火鸡培根)。

此外,早餐店通常还提供比较夸张的多肉选项,比如在基本的鸡蛋套餐之上再加steak(牛扒)。这种牛扒不像牛扒店那么讲究部位、火候,价格也比较便宜,口感更像港式茶餐厅那种铁板牛扒。

土豆也少不了,最常见的是home fries(家常炸土豆)。这个炸土豆跟薯条(French fries)不同,一般是土豆煮好后切大块,在平底锅里面煎得表面酥脆。土豆在早餐中的另外一个常见面貌是hash brown,土豆粒或者土豆粗丝,搅在一起成一个土豆饼,炸。这几样东西在普通的自助早餐中也常见,不过餐厅里的现点现做,新鲜,做法也更讲究一些。

面包当然也是标配。点餐的时候服务员一般会问你面包要哪一种,基本的选择是"white or wheat"(白面包还是全麦面包)。全麦面包的全称是whole wheat,在服务员嘴里常常简化为wheat。有的店还提供multi grain(多谷)的选项,甚至还有rye——这是一种略带发酵酸味的黑面包,如果没吃过,要有心理准备,可能不是你所熟悉的面包的味道。

套餐里面有时候还会有两片切好的水果。这是跟中国人饮食习惯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小时候要是早上起来吃水果,老人看见了一定会说怕凉了胃,不能吃。在北美,早餐吃水果十分常见。

套餐里面的配菜往往都可以换。不止是早餐店,一般的餐厅都是这样。比如,你可以问服务员"Can I take x instead of y?"或是"Is it possible to replace y with x?"(我可以把菜单上的y换成x吗?)有些餐厅会在菜单上标明某些套餐no substitute(不能替换)。

3. 鸡蛋

既然说鸡蛋是早餐的主角,那肯定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煎蛋。套餐里面说的any style,poached一般是不包括在内的。Poached egg卖相有点像中国的荷包蛋,但是上桌的时候是没有汤的,通常放在一片面包上。如果在poached egg和面包中间夹入火腿片(ham),面上洒点胡椒香料和被热气融化的芝士酱,就成了Egg Benedict(本尼迪克蛋,有些餐厅简称为Benny)。

现在Egg Benedict花样越来越多,比较考究的早餐店一定有多种口味供选择。构成一个合格的Benedict,基本要素除了poached egg,还必须包括English muffin、肉类和酱料。English muffin跟前面讲过的muffin是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东西。这种圆形的小面包在英国叫做muffin,到了北美muffin变成了类似蛋糕的甜点,而原本的muffin就成了English muffin。Benedict所用的酱料是hollandaise sauce,是用大量芝士调出来的。中间夹的肉类,传统上是用ham(火腿),现在比较新派的则有roast meat(烤肉),corn beef(一种类似午餐肉的牛肉制品)等等。它还有一个变种是不加火腿或其它肉类,而代之以spinach(菠菜),则称为Eggs Florentine。

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描述各种配料的搭配,是因为英文菜单习惯上会在菜名下面用小字把这道菜用到的原料列出来。知道了这些东西,就算餐厅出了新的菜式,你也可以通过其描述来了解这道菜的口味。

鸡蛋还有一类做法是Omelette(煎鸡蛋饼),香港人按粤语音译为“奄列“。鸡蛋打散,锅里面放油,把馅料加进去炒,熟了以后把蛋液倒进去,摊开成形,翻过面,包入芝士,对折一下,出锅。有的人也会先放蛋液到锅里然后才加入馅料。早餐店里omelette都是现点现做,一般菜单上会提供几种搭配好的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配料。常见的配料有培根末(bacon)、火腿粒(ham)、虾仁(shrimp)、青椒(green pepper)、洋葱(onion)、葱(green onion)、番茄(tomato)、蘑菇(mushroom)等。加入菠菜(spinach)有特殊的清香,我很喜欢。出于健康考虑,很多人不吃蛋黄(egg yolk),所以现在一些餐厅提供只用蛋白(egg white)做的omelette,我觉得不会好吃。

值得一提的是,比较好的自助早餐也会提供made to order omelette(定制煎蛋饼)。有一个台子,放着各种配料,告诉厨师你想要哪些,厨师会当面做给你。

4. 薄饼和法式吐司

前面已经讲过自助早餐里的waffle(华夫饼)。搬到餐厅里面,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不过弄得漂亮一些,盘子里加上些新鲜的strawberry(草莓)和巧克力酱,或是冰淇淋,色彩诱人,口味越发地甜。

French toast(法式吐司面包)也差不多,面包片用蛋液裹了炸,再浇糖汁。跟自助餐厅相比,能变的花样主要集中在用作浇头的水果。除了草莓,法式吐司还常配以banana(香蕉)加巧克力的组合。在北美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巧克力酱叫做Nutella。这个牌子的市场营销做得非常到位,许多餐厅的菜单上不写巧克力,而直接写Nutella。这是一种混合了杏仁酱的巧克力酱。如果你不喜欢杏仁的味道也不用特别担心,基本吃不出来。这是因为北美大量使用peanut butter(花生黄油酱),而有些人对花生过敏,故而有商家开发了杏仁酱作为替代品,但刻意掩盖了杏仁的味道。当然,法式吐司还可以配上很特别的浇头,我吃过一次把wine poached pear(法式酒煮梨)浇在French toast上的,味道不错。

跟吐司和华夫饼相比,pancake(薄饼)在早餐店里面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虽然自助早餐里也可能有预先做好的pancake放在那里,但这东西一定要现做现吃才好吃,这就为餐厅留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在北美,pancake是跟幸福童年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人怀有一种情节。几乎所有早餐店都号称自家有pancake独门秘方,甚至还有一家开遍美国全境拥有1600多家分店的早餐连锁店在1958年成立之初就直接给自己起名为IHOP——International House of Pancake(国际薄饼屋)。Pancake是用面粉加水加蛋调成很稀的面浆,需要加一点发酵粉在里面,平底锅加油煎熟。各家的做法区别主要在于面浆里面加的配料,有的会加入buttermilk,这是一种比普通牛奶味道浓厚一些的牛奶,做出来的pancake或其它点心更加香脆。此外,还可以在面浆中加入chocolate chips(巧克力片)或blueberry(蓝莓)。吃的时候加黄油和syrup(糖浆)。在加拿大和美国东北部,比较好的餐厅会用maple syrup(枫糖浆),比普通的玉米糖浆略多一点香味。

5. 早午餐

有意思的是,早餐店一般不卖brunch(早午餐),反倒是那些平时不卖早餐的餐厅或在周末或是节假日推出special brunch(特别早午餐)。既然叫早午餐,肯定不会7点钟开门,一般10点、11点才开始供应。早餐里面的这些选项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加上午餐的名目,那么加些肉类也就不在话下。比较常见的把roast beef(烤牛肉)或roast turkey(烤火鸡)以各种名目跟前面的那些早餐菜式搭配起来。

Smoked salmon(烟三文鱼)这类相对较贵的食材一般的早餐店不会放在自己日常的菜单上,但早午餐却常常有它们的身影。比如前面提到的Eggs Benedict,如果用烟三文鱼跟酱料和鸡蛋搭配起来口感非常棒,算是比较精致的一道早午餐。这种用烟三文鱼替代火腿的Eggs Benedict也称为Eggs Hemingway(海明威蛋)。

值得注意的是,早餐店一般没有酒,但是早午餐会有酒,不是啤酒,也不是一般的红酒,而是比较淡的cocktail(鸡尾酒)。早午餐最流行的饮料是mimosa(含羞草鸡尾酒),是用champagne(香槟)加上冰冻过的橙汁调出来的,清新爽口。其它常见的饮料也大都成明快的浅色,并且不用烈酒而用用sparking wine(气泡酒)调制。

边只牌子既眼线液、眼线膏最好

菲林就是一种透明的胶片,一面有药膜叫亚光面,一面没有药膜可以反光的。亚光面不大反光,如果大家看过传统相片底就知道,其原理都差不多,只是片基和药膜成份不一样。菲林分为四色(CMYK)和专色,菲林片有四张像幻灯片那样的东西叠起来的成一幅完整的彩色图象,需要拿去印刷厂制成版分成四次叠印出来。而传统的胶卷冲洗相片一次就成像。

“菲林”这个词是香港传过来的翻译。准确的说是粤语的音译。为什么会出来“林”这个音讲起来就有些好笑了。

大家都知道香港当初相比内陆是一西化很严重的地方。很多稍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公司工作的白领,都喜欢在讲话的时候夹杂一点英文单词。这在香港现在还是很明显。

但是香港民众教育水平也有差别。有些普通民众很羡慕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所以会刻意的模仿他们说话的方式。“Film”这个词是很典型的例子。由于普通街坊没有受过发音训练,所以就把“lm”发成一个很重的“林”的音。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认可了这种说法,就变成这样的翻译了。

菲林(FILM)即胶片底版。见过照相的底片吧,菲林是一个性质的东西。只是用处上不同,菲林一般出来的是分色稿,比如一般的四色印刷,要出品红、青、黄、黑四张菲林片用于印刷制版,当然一般根据印刷需要,可以增加专色,菲林片中要印刷的图文部分出来的是黑色。没有图文的地方是空白,有的地方要加网

关于摄影菲林

菲林的基本组成部分别是:(1)用作感光的药膜(又称「乳剂」);以及用作承托药膜的(2)片基(Film base)。

(1)药膜(乳剂)

药膜是由在菲林胶片表层(片基)上的感光化学物质,它们由一些感光的晶体微粒组成,而菲林的片基,则是透明的胶片,用作承托药膜。

菲林药膜内的粒子是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菲林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数放大,如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显的粒子,这一点正是传统菲林远胜于目前大约2~3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药膜的特性是它们在曝光后会实时改变其结构,但其具体的化学变化特性,对摄影师来说,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变化的最后结果才是重要的。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变化原理还是必须的。当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影像的光束穿过镜头,进入相机内并投射在菲林平面的药膜上,使药膜上的晶体粒子感光。晶体粒子受光后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合成块状,投射在药膜上的光越多,晶体改变并结成的块状也越多。投射在药膜上的光少,则晶体改变及结成块状的也就少了。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菲林上就会产生不同数目、大小、形状的改变了结构的晶体,形成一个还未看见的影像。

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影像叫做「潜在影像」(Latent image)。要把这一个潜在影像转变为稳定的、可见的影像,我们必须将菲林片进行「显影」(Develop),这一过程一般会交由冲晒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负片显影会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进行,而幻灯片则用E-6程序冲洗,但传统的黑白菲林则用D76程序或有关菲林指定的程序。

以黑白菲林为例,当菲林以D76显影时,已改变结构的晶体会变为黑色银团,形成「负像」(negative)。没有被光照射的晶体则未改变其结构,其后在定影过程中被定影液(Fixer)冲洗掉,只会留下极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结果是菲林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则显得「薄」,没有受光的部分则是透明的,形成一个「负像」(Negative)。

显影时间及湿度有一定的规定,如时间长了,菲林的药膜亦会「厚」了,反之时间短了,则药膜亦会「薄」了。

(2)片基(Film base)

我们上述谈到的药膜必须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够固定在一个「平面」上,现代菲林的片基是胶片,但药膜实际上可以涂在任何固体物质上,如纸张、玻璃、布料等等。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其实,早期的「菲林」,是把药膜涂在玻璃片上,当然,那时的「菲林」绝不是叫作菲林(Film)的。

药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菲林的一面有药膜,另一面则没有药膜,只有胶片。看左右正确的影像,必须看没有药膜的一面,晒相或Scan菲林时,有药膜的一边亦须向下。

菲林的类型和尺寸

菲林的类型可以用形式或大小计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a)135mm卷装菲林,(b)IX 240 APS菲林(c)120卷装菲林及(d)单张的片装菲林。

(a)135菲林

135菲林是目前最流行的菲林形式,广泛地用于小型的35mm相机,包括轻便相机以及SLR相机。这种菲林原本是为**摄影机而发明的,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菲林形式,1913年Leica相机的发明者Oscar Barnack把这一种**用的35mm菲林用于他自制的一部雏型Leica相机上,其后大受欢迎,使35mm菲林成为历史上最流行的片幅。由于135菲林的成功,「模仿」135mm菲林的略比135细小的「126」及微型的「110」,但两者均已淘汰,而135菲林却仍是菲林的主流。

(b)IX 240 (APS)菲林

这是由Kodak与Fuji、Nikon、Canon、Minolta等共同开发的一种新的菲林形式,于1997年才推出市场可以说是菲林制成的「新贵」,它的特点是把信息交换功能(IX)加入传统的菲林之上,使一卷菲林同时有三种大小不同的格式,此外,菲林未拍完也可以抽出,稍后才再放入相机再拍摄。优点是比135方便,但片幅较135略细,而且APS冲晒较135贵。是故,APS是否能「成功」,还待时间考验。

(c)120卷装菲林

120菲林是一种卷在胶轴上的卷装菲林,并有一层面纸背保护菲林,可以在装片和卸片时提供防止走光的保护。「120」菲林用于中型片幅的相机,例如Pentax、Rollei、Hasselblad、Fuji、Bronica、Contax 645或Mamiya等中幅相机。

120的片幅大约为6cm(2.25吋)高,但横度的尺寸视乎不同相机而变,流行的有三种基本画幅尺寸是:

(a)6×4.5cm(2.25"×2.25")

(b)6×6cm(2.25"×2.25")

(c)6×7cm(2.25"×3")

最早期流行的120片幅是6×6cm,因为Rolleiflex的双镜反光机相机的受欢迎而流行起来,而6×6现在仍是中型120单镜反光机最流行的片幅。由于画面是正方形的,其优点是不需也不可以转动相机来拍摄直度,对于时装或人像摄影师来说,用6×6拍摄的照片,在摄后的剪裁有甚高的可塑性。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想放大成8×10或16×20的照片则必须作裁剪,一卷120菲林可拍12幅6×6的照片。

另一流行120片幅是6×4.5cm,最大的特点是645相机比6×6或6×7相机小巧得多,像Pentax 645N、Mamiya 645和Bronica ETR-Si相机,均比6×6的Bronica SQ-Ai或6×7的Mamiya RZ小得多,645相机把35mm相机的便携性和较大型片幅的优点结合起来,而且,自从有645的AFSLR出现,645的片幅更受欢迎了。

Pentax 67或Mamiya RZ 67的6×7cm的片幅则可提供大幅长方度的片幅,用途亦十分广泛,因为长度始终是主流,故6×7在商品摄影中比645或6×6均优越,但6×6则多用人像及时装摄影。645则是风景摄影的首选。特别是近年面世的645 AFSLR,如Contax 645及Mamiya 645,均十分受摄影师欢迎。

额外一提6cm高的菲林有两种基本长度:「120」和「220」。两者都是6cm宽,但220只在末尾有纸背,120则由头到尾都有纸背。由于取消卷片中间的纸背,故220能在大约同样粗幼的卷轴中卷更长的菲林。这样,120每卷可拍6×6照片12张,而220则每卷可拍24张。除此之外,120和220菲林是完全相同的。

大多数120的SLR相机有可随时拆换的片匣。当你为120相机配多一个片匣时,你便可以在外影时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你可以利用一个片匣安装黑白菲林,在另一片匣中装彩色幻灯片,甚至多一个装彩色负片。每个片匣都可以随时由相机上拆下,甚至其内的菲林只有一部分曝了光,拆换片匣也不会使菲林走光。把另一个片匣装上,再拍几张之后又再取下,之后又把第一个片匣装上再拍摄剩下的菲林,方便吧!此点是135相机绝对比不上的,除非用有IX功能的APS相机,则亦可随时换菲林。

随时可装卸片匣的另一个好处,是用在需要快速连续拍摄时可预早在多个片匣装妥菲林,当拍摄完片匣中的一卷时,摄影师可以拆下片匣并立即装上另一片匣,减少在拍摄中错失重要时刻的可能性,如有拍摄助手的话,则可把已曝光的菲林取出再换上一卷新菲林,这样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此外,大部分120单镜反光机也有不同片幅的片匣,如Bronica SQ-A,便有6×6,6×4.5,135「全景」及135标准度的片匣。

(d)单张菲林

单张菲林是指单独一张的菲林,英文叫作Sheet film,用于大片幅的专业景式相机(View camera)。最常用的单张菲林片幅是4×5英吋,这一片幅的相机又称为「45机」。例如SINAR, HORSEMAN, LINHOF及ARCA SWISS均有此类相机,它几乎是专业商品摄影少不了的设备,事实上,对商品摄影来说,前述的35mm及120均「未入流」,并以4×5吋的片幅为标准。

菲林的特性

不同类型的菲林大概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特性:(1)感色性;(2)感光度(菲林速度);(3)颗粒度;(4)反差度。

1.感色性与色光的表现

不同类型的菲林对色彩的反应其实是不同的,其中尤以彩色菲林为甚。如果菲林对某一种色的更敏感些,则用它拍摄将会对该种色彩作出了「夸张」一点的表现,因为该色的射线将对更多的感光晶体起作用。

先谈黑白菲林感色性的问题。市面上出售的黑白菲林绝大部分是「全色菲林」,即对所有可见光的敏感性与人眼的敏感程度大致相同。如浅红色在相片上呈现一种浅灰影调,而深红将在相片上呈现为另一种较深的灰调。至于其它颜色,如蓝色、**、绿色等颜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不能在黑白全色菲林所摄影像上看到彩色,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相对光度和暗度。

有一种印刷工业用的菲林叫「色盲片」,除了红色外对其他色都敏感。这样,当你用它拍摄景物时,在你负片上的红色物体会显得相对的淡色,甚至变成「白色」,因为色盲片的特点是对红色「色盲」。因此,来自红色物体的光射在菲林上时,就像没有光射在菲林上一样,结果负片上形成较淡或透明的影像印在照片上就成为较深影像。而**或橙色拍出来也是大致差不多,因它是由红和黄组成的。

但色盲片只用于特殊目的,例如印刷制版,并且只有片装的供应。事实上,拍友根本很少机会用到色盲片,甚至永远也用不上,故此对它可以不理。

彩色菲林的感旋光性方面,会有更大的弹性,不同牌子、不同系列的彩色菲林,对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些会有较浓的色彩,有一对会对个别色彩有较佳的表现,不一而足。此外,彩色菲林亦有一些对色彩有较强的反应,相片会较为「艳丽」,反之则会有较忠于原作的色彩。

至于彩色菲林的色光表现方面,主要可以分「日光型」及「灯光型」,前者对应正常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的环境,如用于钨丝灯光,则会严重偏黄;而「灯光型」菲林则须用于钨丝灯光,如用于日光或闪光灯,则会严重偏蓝。

日光型幻灯片方面,又有分「冷调」及「暖调」,后者的色温略为偏低,拍摄人像较为讨好。

至于红外线菲林是一种对红外线感光的特殊菲林。有彩色的红外线菲林,也有黑白的,它对光谱的红外线格外敏感,拍摄到一般人眼是看不见的光线,除为科学和军事的用途外,用于艺术摄影它能产生奇异的特殊效果。

2.感光度

不同的菲林对光的敏感性可能有所不同,即是有些菲林会比另外一些菲林需要更多或更少的光来达致「正常曝光」。需要较少光量的菲林称做「高速菲林」(High Speed Film),反之需要较多光的菲林称做慢速菲林或中速菲林。菲林对光的灵敏度称为「菲林速度」(Film Speed)或感光度。

但必须强调,所谓菲林速度与运动方面通常所说的「速度」其实毫无关系,菲林速度只涉及对光的反应的灵敏度。但由于「高速菲林」对光有较强的反应,在同一光圈下,可以用较高的快门速度,用以拍摄较高,用以拍摄较高速度的动作,因此个别拍友误解「高速菲林」是一些用以拍摄高速动作的菲林。

菲林速度曾有一段时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系统,例如美国曾用ASA标准,东欧则用DIN系统,但时至今日,全球一律用国际标准ISO,但其实ISO与以往的ASA没有分别,例如,以往ASA 100等如DIN 21,最早出现ISO统一两者时,称为ISO 100/21,但如今已「简化」成为ISO 100,换言之,DIN已淘汰了,而ASA则改称ISO而已。

每款菲林的ISO感光度是由菲林生产商提供并在包装上注明的。感光度越高,菲林越快--即对光的灵敏度更大。ISO的级数有ISO 50, 100, 200, 400, 800, 1600及3200。ISO 200的菲林对光的灵敏度是ISO 100菲林的高一级,而ISO 800比ISO 200快两级,如此类推。

例如ISO 800菲林快ISO 100三级,这意味着,如你用ISO 800菲林拍摄某一个景物,使用的曝光组合是1/1000秒和f/8,则拍同一景物用ISO 100菲林便需加大三级光圈,即1/1000秒,配f/2.8以获得相同量的曝光,以同一个的例子计算,如果你用ISO 400菲林拍摄,在1/500秒快门速度时你将用多大光圈呢?没错,仍是f/8。

那么菲林盒上所标示的ISO感光度其实对你有甚么意义?它其实告诉你在菲林上要得到一张「正确曝光」的相片时,厂方建议需要多少的曝光。你可以在相机上调校菲林匣上注明的ISO速度,相机的测光系统将以此菲林所建议的作为曝光计算;但由于不同菲林有不同的特性,加上摄影师亦对曝光有所喜好,故一些摄影师会凭个人经验或喜好作出调节,例如一些摄影师拍摄幻灯片经常会曝光不足1/3级,另一些摄影师以高速负片拍摄时,可能会加2/3级曝光。

3.菲林的粒子

我们已注意到菲林在曝光后,菲林药膜内的粒子会起变化和结成块状。它们结团形成的样子我们称作颗粒性。颗粒性越大越粗糙,「解像度」便会较低,越缺乏细节(Details)。

低速的菲林比高速菲林呈现更幼细的颗粒性。一般来说,菲林ISO越快,影像的粒子性越粗。例如,ISO 200比ISO 800更幼细,而ISO 400会比ISO 100更显得「粗」一些。

4.反差

反差(Contrast)是指菲林的明暗对比特性的现象,它涉及在菲林上重现的黑、灰、(中间色调)及白的色调之倾向的关系。

打一个比喻,菲林的反差就正如一层层由白至黑的楼梯级,最底下的一层是100%的纯黑,它对上的一级是深灰,再对上一级是稍为浅一点的深灰,之后每上一级便浅一些,直到最上一层是100%的纯白,即是完全透明的菲林,理论上完全没有任何灰色。有些菲林只能提供几级相差较大的梯级,一级和另一级的差别便十分明显,这样的菲林可以叫做「高反差」;另一些菲林可能有较多的细小的台阶,每一级和另一级之间的区别都非常微细,但就是欠缺最底层的全黑以至深灰或顶层的纯白到浅灰的级别,这便可以叫做低反差,理想的菲林的反差性能是要在这两极端之间,要有细致的分级,但同时要有最黑和最白。

其它有关菲林的话题

1.菲林的宽容度

所有的菲林都具有一定的曝光宽容度。即是它有一个曝光的「安全范围」,曝光稍微不足或稍为过度时,你仍可得到一幅可以放晒出可以接受的相片的底片。当然曝光「绝对正确」时得到的影像会是最好的。目前,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一般可以有四至五级,但幻灯片则只有约一级半。负片可以倾向曝光过度,但幻灯片则宁可倾向曝光些微不足也不可以曝光过度。

2.菲林迫冲

菲林生产商所提供的ISO感光度是根据「正常曝光」和「正常显影时间」所得出的。你也许会听到过强迫显影(PUSH)提高菲林速度的方法,一个摄影师可以把ISO 100的菲林PUSH到E.I.400。意思是说把ISO 100菲林当作ISO 400的菲林拍摄。在这情况下,如果他的菲林按照正常的显影时间,将会曝光不足(Under Exposure),为补偿这曝光不足,因此便要他通知冲晒店按菲林公司提供的资料加长显影时间。

一般而言,除非菲林有特别说明,黑白菲林或彩色幻灯片可作PUSH一至两级,三级以上已不太恰当。

但为甚么要强迫显影呢?因为可能于拍摄时现场光线较预期不足,如用正常的ISO,你没有足够的光照来使菲林影像正常,故此要强迫显影;另外,PUSH的菲林会有较高反差,及有较粗的粒子,亦可视为「特别效果」。

你可能在上文注意到过菲林曝光的EI速度,EI即exposure index,是指菲林实际感光时设定的速度。例如;如果摄影师说「PUSH到800」,他将会在菲林注明「EI800」。再说一次:ISO是菲林公司所建议的感光度,EI则指菲林拍摄时间的任何其它感光度。

3.应该用彩色菲林?

传统的摄影导师多数建议你在学习阶段用黑白菲林,诚然,用黑白菲林可以训练你运用的眼睛从虚拟的灰调世界的观点去观察光的分布。黑白摄影的世界不是由彩色组成,而是变成层次丰富由纯黑到纯白的灰色影调。你的眼将更被训练成可以敏锐地各种事物的形态和构图,以至其灰调,并且如果你可能在家中设立黑房的话,你更可以利用你的相机和黑房重现这些影调的色调。

其实,作为题外话,你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把黑白菲林选择入计算机,再在计算机中「晒相」。

4.选择那一速度的菲林

应该用哪一种速度的菲林呢?ISO 200或ISO 100都是最流行的品种,如果你认为用ISO 400或800拍摄的照片会粗一点或是与喜欢ISO 100的反差较适中,那么你用ISO 100或ISO 200最合适,但如果你感到两者没有多大差别,则最好选用ISO 400,因为ISO 400适合更多的拍摄环境。

初时摄影时,一旦你选择了一种常用的菲林就不要换来换去,除非你因为特殊的拍摄理由而间中试用其它菲林,其实熟悉一种菲林,习惯它的各种特性,以后,待完全得心应手时,才开始试用其它菲林。

另外一提,如你不打算或没条件自己冲洗黑白菲林,你大可选用ILFORD的XP-2, Konica的Sepia或Kodak的T400 CN,它们均是彩色药膜的「黑白」菲林,甚至可以用彩色相纸射印。

如你根本不打算学习黑白摄影,则索性改用彩色的菲林吧!

5.拍摄幻灯片?

彩色菲林分别有负片及幻灯片(Slide)。彩色负片和黑白负片一样是负像菲林,亦有不同的速度,如ISO 100、200、400及800……等,常用的有ISO 100或ISO 200,拍摄后交由冲晒店冲晒,拍摄彩色负片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它并非「最后成品」,必须再射印3R或放大,但市面的晒相水准参差不齐,假如晒出不理想的照片,也不知是自己拍得不好还是晒相不好。

因此,要学习彩色摄影,最好拍摄幻灯片(Slide),它是正像(Positive)的菲林,反差一般较负片高,而且色调明快,加上它可以是「最后成品」,不必再晒相,但缺点是当幻灯片要晒相便十分昂贵及反差较大,故此,究竟以负片或幻灯片来学习,由自己决定吧!但我们还是建议用黑白菲林或幻灯片!

6.长卷菲林(Bulk pack film)

用35mm长卷菲林可以在学习摄影的阶段大量节约你的菲林开支。长卷35mm菲林是100呎的长卷装。然后把它们利用「菲林卷片器」(Film loader)把它们大约每30,40张地「翻卷」入一些由冲晒店得来的空菲林筒,换言之,即是自己refill菲林,自然更便宜。

你可在较传统的摄影器材店买到Film loader和塑料空菲林筒,但也可以向一些相熟的一小时冲晒店索取一些空筒,但有些菲林筒被开过后就不能再用,因此要小心选择供翻用的空菲林筒,并且最好选择相同ISO的,以免相机的DX系统弄错。

翻卷的过程其实十分简单,你需要在全黑的环境下如在黑布袋内把长卷菲林放入Film loader内,在长卷菲林装进卷片器并锁好开关后,其余的操作都可以在日光下进行。

卷片器是由两个菲林室组成:一个大的装上长卷菲林,一个小的放入菲林筒。在它们之间有个不漏光的片缝。你把长卷菲林装进大的菲林室,菲林头通过片缝后,并把大菲林室盖好。如上面所提到的,只有这一步骤必须在黑暗中以手部的感觉完成。

再在日光下或灯光下将空的菲林筒内的片轴放在小菲林室中,以胶纸把片尾黏在轴上,把菲林筒和盖子装好,然后把卷片器完全关上,使卷片器不再漏光。两个菲林室都关上不漏光了,你可以开始,转动卷片器旁边的曲柄把菲林从长卷菲林卷上片轴上。卷片器有一菲林格数计让你知道已卷了多少格菲林。当到达36格时便可以停止再转。

要取出装好的菲林,首先关闭防光门,然后打开小菲林室的盖,把菲林剪断,留下一小段菲林伸出为翻卷下一筒菲林之用。拿着刚装好的菲林筒,拉出约两三吋菲林,用剪刀剪出菲林窄舌的形状,就像你所买来的一般菲林的菲林舌一样。

用翻卷菲林时要格外小心,你必须确定已有菲林装入菲林筒内而不刮伤菲林表面或使菲林不慎曝光。如果你依足步骤去做,这是不太困难的事。如果你不慎使菲林走光,或怀疑你可能刮花了一些菲林,那就最好扔掉该筒菲林。

用翻卷菲林的多是黑白菲林,亦有彩色幻灯片。

菲林的贮存和保护

所有的菲林不论彩色或黑白都会因为高温和高湿度而受损。因此贮存菲林便要有适当的措施以便防热、防潮和防有害的气体。

如你平日在家中过期存放大量菲林,我们建议应把菲林存放在约摄氏4至10度的冰箱中以保持清凉,并把菲林存放在不漏气的原装胶筒内密封贮存。

当准备用菲林前,早一小时从冰箱取菲林出来,但不要打开其密封包装,待菲林和容器在使用前达至室温,否则,空气中的湿气将凝结在冰冻的菲林表面上。故此至少要等30分钟才可使用。

如果你不是长期贮存大量菲林备用,可以把菲林收到干燥而存气的胶箱内,再放在阴凉的地方便可。

在潮湿的香港天气下,菲林在打开包装后,要尽快曝光和冲洗。高温和高湿度易造成曝光后的潜在影像变化,尤以「专业菲林」更甚,故此,业余人士根不不宜用「专业菲林」。特别重要的是:尽快地冲晒已曝光的菲林,更不要在潮湿的地方、冰箱或其它相对湿度较高的地方贮存已打开包装或已曝光的菲林,贮存菲林的最理想湿度是约40%50%左右。

当你不能避免要以潮湿的环境贮存或是必须用冰箱来冷藏已曝光但来不及冲洗的菲林时,最好菲林放在一个密封的存气罐中作为防潮保护。再用适宜份量的防潮剂来给菲林防潮。

为什么圆珠笔笔芯比中性笔笔芯细这么多?

更新1:

我已经刚新买大家提供既好牌子眼线液..bobbi brown,点解都仲系整到下眼污糟糟呢? 我划眼线之前都有涂碎粉架,系咪我划眼线既方法唔啱,先至会咁呢?

我自己用开Majolica Majorca的眼线液的

朝早化妆返工

到下午放工都无化开的. 我本身画开是幼的眼线

所以都好自然的. mj的眼线液都好平的

系sasa 同靓靓都有

大约都是$96左右. 参考:.yimg/i/icon/16/41 之前用kate的眼线膏都好好用

朝早化妆都keep到下午放工的

大约是$69(连扫)

不过我怕烦

用笔方便D

所以转用mj ! bobby brown 的眼线膏就最出名

好多杂志话好持久同自然的

好多化妆师推荐的

不过贵好多成$230左右. (bb支for眼线膏用的扫仲贵

要成$290) 参考:.yimg/i/icon/16/59

参考: 自己经验

可以试下 beaute de kose~ *** ooth liquid eyeliner 能随心所欲,顺畅地描划出均等的眼线,使用的主要成份使 之容易扫试,而且重复扫试也不会粘成一团。 * * 干透速度适中,长时间后也不易化开,更不会剥落、脱色。 * 极细的笔头能挥洒自如地勾划出纤细的眼线,以至是强烈鲜 明的眼线。 * 加入Trick Contrast Powder,突出眼部的立体感。 BEAUT? de KOS? Smooth Liquid Eyeliner (替换笔芯Refill) 2色 HK$70 Smooth Liquid Eyeliner (笔管Holder) HK$130

参考: kose-/bko/products/makeup/eye/slel

MAC 是不错的

如果只只都化开

可能因为皮肤出油 (尤其你话3-4个钟先化). 如果不喜欢涂眼影

可划眼线前扑点碎粉. 我以前有类似的情况

扑碎粉后改善左. 可以一日都无事

参考: myself

用过mac 同 bobbi,Bobbi系最好,一d都唔化

参考: myself

美国化妆品专柜卖不卖吸油面纸哒?

中性笔虽然看起来油墨量更大但是实际书写距离不如圆珠笔长。因为中性笔的出水量大,而圆珠笔的出水量小。圆珠笔一般能书写2000米,但是你说的那种中性笔只有400-500米。实际上圆珠笔也有直径粗的,比如高端的那种原子笔替芯,G2的,还有Caran D'Ache的,万宝龙的,Sheaffer的,Lamy的,那些牌子的原子笔替芯基本上书写距离能达到8000m到10000m,一根替芯的书写量超过1盒中性笔替芯。

如果中性笔的油墨量不够大,很快就没了,作为对比,通常墨水容量更大的是直液式签字笔,但是因为出水量更大,所以实际书写距离还是不如最普通的圆珠笔替芯长。

至于价格和书写长度没有必然关系。比如一根派克的签字笔替芯(Roller-ball refill)的价格和一瓶quink墨水差不多,但是书写距离肯定不在一个量级。而派克的原子笔替芯也比派克的签字笔替芯便宜,但是书写距离更长。

如果想要获得好的书写手感还省钱,还是买一根比较好的钢笔吧,手感通常比签字笔还要好。

有呀,很多牌子的都有吸有油纸呀

Decleor 带粉底的吸油面纸

CHANEL 带镜子的吸油面纸 最大特点是有带镜子,所以用起来很优雅

Shiseido

bobbi brown也不错,有镜子,而且还很大,可以买refill放进去

Paul & Joe的也不错用

本文来自作者[千儿]投稿,不代表灯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qjxkj.net/news/3075.html

(9)
千儿的头像千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千儿的头像
    千儿 2025年11月05日

    我是灯塔号的签约作者“千儿”

  • 千儿
    千儿 2025年11月05日

    本文概览:旅行当中,吃是一个重要环节。虽说酒店提供的早餐方便,但如果行程不那么赶,不妨找一天慢下来,就着和煦的阳光,享受一顿地道的美式早餐。不是常说吗,早餐要吃得像个国王。 在北美,有一...

  • 千儿
    用户110504 2025年11月05日

    文章不错《REFILL是什么牌子》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灯塔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